大家都在搜

哪个不是小年的节日风俗(中国传统节日——小年)

小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虽比不上“春节”“中秋”“七夕”那般名扬四海,远近皆知,却也是家家户户必过且高度重视的一个传统佳节。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人们从这一天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寄托了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小年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还是我国唯一的南北方日子不同的传统节日。

小年为什么分南北

祭灶是小年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祭灶,源于古人的拜火习俗。春秋时期便有灶神,灶神虽小,但是管事儿,所以当时社会流传,要把灶神供奉好。到了两汉时期,祭祀灶神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大的仪式,列为当时最重要的祀典之一,与现在最大的不同是,当时的祭灶不是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而是在夏天。到北宋年间,人们认为“过年”,不是一个时辰、一天,而是一段时间,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就进入这个时间了,这一天就是交年节。这也是咱们现在常说的“过了小年就是年”的由来。在这期间,祭灶便于与“交年节”合并。交年节与祭灶的合并使得这一节日的习俗变得更加丰富。

到了南宋末年,文化悠久的蒙古族有腊月二十三祭祀火神的习俗,随着蒙古建国元朝,这一习俗也就带了过来。但由于元朝历史不长,加上只有蒙古族才在腊月二十三祭祀火神,汉族百姓照样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所以元朝灭亡直到明朝的文献记载中,大多都是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

到了清朝,因为同样信奉萨满教,清朝皇宫与蒙古族风俗相近。当时清朝皇宫的情况是,腊月二十三,祭祀一次火神;腊月二十四,又祭祀一次灶神。后来,雍正皇帝见两个节日挨在一起又形式相近,便改腊月二十三为祭灶、过小年。在皇权的影响下,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慢慢由北向南蔓延,尤其是南下的王公贵族和南方的官员,格外重视与皇家保持一致。这样一来,官员都按照宫廷规矩,过二十三;民间还保留传统,过二十四。就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说法。一直到今天,北方当年受皇权影响比较大的地区,基本上都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而南方的不少地方,尤其是客家文化区,则更习惯过腊月二十四。

小年的习俗

尽管在小年的时间上我国南北方存在差异,但一些习俗活动和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辞旧迎新的祈求是一致的。

吃灶糖 小年是年的伙伴,曾化身神龟为大禹敬献洛书,其背上神秘的“洛书”图案同样是被称为中国万经之首的《易经》的起源。“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的易经坤卦正是小年的体现。每年除夕过后,大年都会回到它的居住地北斗七星宫闭关积蓄吉祥能量,直到除夕夜(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每年腊月二十三的时候,它都会派小年先到人间,看看都有哪些人需要吉祥能量的补充,为它通报情况。小年爱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扫尘土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image.png

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民俗是多元文化的融合,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历久弥香。民俗的多样与差异,正是中华文化内蕴丰厚、博大精深的证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详见本站的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zjzlsb.com/tgfx/8401.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