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走出了家门,赵匡胤第一次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他生活在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名字的时代——“五代十国”。这些年,最简单的总结就是“乱世”。
从九世纪末开始,曾经无比辉煌的唐朝走向衰落,国内藩镇众多,政治黑暗。公元907年,大军阀朱温罢黜了唐朝的末代皇帝,自己当了皇帝。从此,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接下来的53年,中国上演了一场皇位争夺战。北方先后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等朝代,诞生了13位皇帝。为了和以前的朝代区分,史家在这些朝代前面加了一个“后”字。赵匡胤才二十出头,但他已经跨越了三个朝代。他此时所属的政权,被称为“后汉”。
除了上面提到的“五代”,南方地区(有的在北方)还出现了几个大小不一、持续时间不一的割据政权。历史学家称十大割据政权为“十国”,称之为“五代十国”,就是取整的意思。事实上占山圈地、称霸天下的军阀要多得多。就像把一个大盘子打碎了一样。能数那些大件就不错了。如果你想找出所有的碎片,你必须用显微镜代替老花镜。
乱世最苦的自然是老百姓,要打就要折腾。如今,几吨大米已经装满了口粮。明天,我的儿子将被视为一个健全的男人。过几天,会有一群逃兵经过,他的一些牲畜会被抢走。想找个地方投诉,也搞不清自己的事情是哪个政府管的。
军阀混战,军纪自然无法保证。一些勇敢无情的人有“用武之地”,抢房子发战争财的也不在少数。甚至在攻占一座城市后,他们还要大肆烧杀抢掠。个别兵士敢趁乱鼓动将军当皇帝,顺便升官发财。简而言之,那是一个崇尚暴力法则的时代,所有的忠孝道德法则都扔进了爪哇国。当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动荡和萧条状态,除了内乱,还有外族入侵。
自古以来,中原政权一直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春秋战国有戎狄,秦汉有匈奴,唐代有突厥,这时来自北方的威胁叫契丹,唐朝末年,契丹人逐渐成为北方草原的新主人,他们也仿效汉人建立了辽政权。既然是游牧民族,必然会遇到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水平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契丹人喜欢从事一种高效便捷的工作——掠夺,俗称抢劫。他们抢劫的对象,当然是中原的老实人。
游牧民族都是天生的骑兵,用骑兵抢劫,速度快,风险低,负重大。如果对方有所防备,充其量也就是白跑一趟,就当锻炼身体了。这样的特长如果不用于经济建设,似乎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只要有机会,契丹人就会凭借骑兵的优势,在边境地区发动掠夺性战争。尤其是秋天,天高马肥,马的长跑能力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契丹人此时喜欢集体外出,名副其实的“打秋风”。每年秋天,中原政权都特别警惕,要贴几个“减少外出,注意安全”之类的告示,甚至因为这样,出现了一个专业的称谓——“秋防”。
当然,抢劫最多只是暴力犯罪,更麻烦的问题发生在后晋天府元年(公元936年)。石敬瑭,五代之后的晋朝高祖。这个人想当皇帝,但是他没有足够的力量,所以他想向契丹人求助。当然,也不是白忙活。你必须给某人一些好东西。为此,石敬瑭向契丹人开出了条件优厚的合作协议,除了同意投降纳贡,还主动认契丹皇帝为父。关键是那年石敬瑭45岁,而契丹皇帝才35岁。
当然,这件事虽然恶心,但也是石敬瑭的私事,与他人无关。更无耻的是,他居然在协议中承诺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这个决定对历史的影响太大了。“幽云十六州”是指幽州(今北京)、云州(今山西大同)、冀州(今天津冀州区)等16个州,大致包括现在的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这个地区是保护中原的重要屏障。没有这些地方,中原就完全暴露在契丹的铁蹄下了。从此人们只能用血肉之躯来阻挡金戈铁马。
这样的行为,就像明知道隔壁邻居喜欢入店行窃,还把房门钥匙送到邻居手里,实在令人发指。这种行为造成的恶果持续了400多年,成为一直困扰赵匡胤及其后代的难题。关于外面的世界,赵匡胤曾经从他父母的话中了解过,但他仍然缺乏清晰的认识。未知的世界,无非就是好奇。
文/来源:敏锐布雷迪7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