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全面了解一下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三生六部制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但是三省体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逐步形成了。

中央三省体制的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对皇帝的威胁很大,权臣篡夺皇位的事情也经常发生,为了防止大臣、特别是丞相权力过重,最高统治者便将相权分散,逐步形成了三省制。

尚书省由汉代的尚书台演变而来。西汉时期设置尚书台,东汉尚书台机构日益扩大,尚书权力更加提高,但在国家体制上,丞相(或司徒)仍为中央政府的最高政务官,尚书仍属九卿之一的少府。到曹魏时期,尚书台脱离少府独立出来,成为最高政务机关,长官为尚书令尚书令下有副职左右仆射。南朝梁政权把尚书台改为尚书省,使之成为定制,尚书省为当时独立的最高行政机关并辖六曹,形成了省曹机构体系。但是,随着尚书省成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尚书令专权的现象也开始出现。于是,为了分尚书省的权力,中书省便出现了。

“中书”的称谓汉朝就有了。曹操为了牵制尚书令的权力,便设秘书令负责起草章奏之事。曹丕即位后,该秘书为中书,设中书监、中书令为长官,执掌机要,后来逐渐扩大为中书省。中书省的主要职权是承旨草拟诏书、谕旨、参与立法;传达诏令、谕旨,代皇帝指挥政事的执行;呈递奏章及其它官方文书,甚至代皇帝审理奏章,执掌机要。中书省虽然位列尚书省之次,但实权在尚书省之上。但是,随着中书省权势日增,皇帝又恐其侵犯自己的大权,所以在魏晋时期,皇帝先让侍中参政,后设门下省,以钳制中书省的职权。

门下省在东晋时出现。以侍中为长官,黄门侍郎为副,属官为给事中。南北朝时期,门下省正式成为高级谋议机构。皇帝在下达诏令职权,要先征询门下省意见或将成文门下省先议,门下省认为有所损益之处,可以谏议、封驳。

三省六部制的正式形成

隋文帝做了皇帝之后,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防止权臣篡夺皇位,他在魏晋南北朝三省制的基础上,正式确立了三省长官并为宰相的体制。三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尚书省为全国行政机关,下设六部,即吏部、度支部(后改为民部)、礼部、兵部、都官部(后改为刑部)、工部。

唐初,沿袭隋朝。朝廷中最重要的中枢机关仍是“三省”,即中书省(由隋朝内史省改称)、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仍为最高行政机关,因唐太宗李世民曾做过尚书令,所以尚书令仅存其名,并不实授,而以左右仆射掌管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

image.png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详见本站的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zjzlsb.com/tgfx/9376.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