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汉阳兵工厂(中国汉阳铁厂)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拟于广州设立枪炮厂,从德国订购机器设备。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将机器设备移到湖北。1892年在汉阳大别山(今龟山)北麓正式开始建厂,与湖北铁政局合一,蔡锡勇任总办。1895年开始投产,同年5月枪炮厂独立建制,归湖北枪炮总局管辖,仍由蔡锡勇任总办。1906年改称汉阳兵工厂。后几经扩充,计有枪厂、炮厂、枪弹厂、炮弹厂、炮架厂和火药厂等分厂,雇用工人约1200人。经费主要来源于湖北盐税、厘金,以及江汉关和宜昌关之关税。开办经费约296万两白银,常年经费初期约40万两,后渐至80余万两。工厂生产原料,一部分购自汉阳钢铁厂和国内各地,一部分购自国外。生产仿德国1888年式7.9毫米口径步枪、仿制德国格鲁森式37、53、57毫米口径山炮及所配用之枪、炮弹。产品以步枪闻名,所仿德国步枪又称“汉阳式步枪”,至1928年停止生产,共产68万余支。

image.png

汉阳造艺术区标识

19世纪90年代起,在洋顾问的建议下,张之洞引进了德国步枪试验委员会设计的1888式7.92毫米步枪的图纸,该枪采用无烟火药和铜镍合金被甲弹头,在当时可谓“领风气之先”,即便日后德军自用的毛瑟M1898式步枪也只是在1888式步枪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汉阳兵工厂从1896年开始正式仿制生产1888式步枪,当时定名为“八八式步枪”,俗称为“汉阳造”。初期生产的“汉阳造”,在枪管外加装一个隔热护手的套筒,因此被称为“老套筒”。从1904年起去除了套筒,并将枪管加粗。1939年,规模不断扩大的汉阳兵工厂将枪厂交给第21兵工厂,制造出来的步枪也改名为“汉式七九步枪”,直到1944年停产。汉阳造枪身较长,是抗战期间唯一能在白刃战中与日军三八式抗衡的步枪。

辛亥革命时,北洋军攻陷汉阳,工厂遭破坏。1912年后逐步恢复生产。1915年隶属北洋政府督办兵工厂事务处,1917年改隶陆军部,1929年归国民党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管辖。其间陆续添置设备,增加了机关枪厂等新厂。1930年时有员工4000余人。这一时期,先后于1913年仿制成德国克虏伯式75毫米口径山炮,1921年仿制成“三十节”式7.9毫米口径重机枪、“自来得”手枪,1924年仿制成75毫米口径迫击炮,1925年仿制成德国柏格门式9毫米冲锋枪。此外,还能生产航空炸弹。1938年6月,迁往湖南辰溪,同年11月改称军政部兵工署第一工厂。1939年9月迁重庆,到重庆后与由河南内迁的巩县兵工厂合并,仍称“军政部兵工署第一工厂”,于1941年始恢复生产。

1946年第十一兵工厂回迁武汉,由工务处长宋建寅任接收武汉日伪军用财产处长,兼任第十一厂厂长,在原日军岛贯(光)部队修械所和原汉阳兵工厂厂址建厂。一面迁建,一面修理军械,生产手榴弹、枪榴弹、掷弹筒等。1947年在原汉阳火药厂址上建设新火药厂——第二十六厂。该厂由制造氨水、硝酸的设备和从东北迁来的TNT火药厂及从日本赔偿物资中之氯气、烧碱等设备组成,利用前汉阳火药厂旧址和加新征1000亩土地建厂。同年7月提出征地计划书,设立汉阳新火药厂工程处,后因人民解放战争进展迅速,工厂还未全面开工建设即将4000余吨设备等物资匆忙迁至台湾高雄。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由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军械部接收,定名为四野后勤部军械部修械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详见本站的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zjzlsb.com/tgfx/592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