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老舍的原名叫什么(舒庆春)

1.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

2.代表作品

《老张的哲学》《二马》《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断魂枪》《我这一辈子》《柳家大院》《茶馆》《赵子曰》《猫城记》等

3.老舍是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说和现代戏剧的巨擘(bò)。

一、如何理解老舍“市民世界”的文化反思

1.文化批判意识

⑴始终关注“城”与“人”;⑵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⑶文化制约中的事态人情;⑷用“文化”来分割不同阶层的人的世界,“文化”对于城市的人性以及人伦关系有重要影响。

2.三种类型的市民: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

⑴老派市民

老舍写得最为出色和成功的,当属那些落后、因循保守、善良驯顺的老派市民形象,是那些“老中国的儿女”们。

①《二马》

A.背景:英国

B.主人公:马则仁(老马)、马威(小马)

C.批判自身民族的落后、愚昧、懒惰、不思进取,谴责英国社会中的民族文化偏见。

D.老马的形象:

a.好请客送礼,讲究礼节,连英国将要出兵中国,他也彬彬有礼地说“欢迎英国兵”!

b.身为鳏(guān)夫,却夸口说自己有五六个妻妾。

c.生活信条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d.五十来岁故意带出颓唐的样子。

②《猫城记》1932年

A.1930年代反主流的思想情绪

B.“猫民”保守、愚昧

C.科幻小说的形式中寄寓着明显的讽刺旨意,借“猫人”丑恶行径的描写,对旧中国国民性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③《牛天赐传》牛老四

④《四世同堂》祁老太爷、祁天佑

⑤《离婚》

A.主人公:张大哥

B.职位:财政科科员

C.讽刺了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哲学和为人处事的行为方式。

D.张大哥形象:

乐天安命、墨守成规、好脾气、讲交情、好成人之美

例:简述老舍《离婚》中张大哥的人物形象。

①张大哥认为“离婚”不管有什么理由,都是对“既成秩序”的破坏,而他一生的“事业”正式要调和矛盾,“凑合”着过日子。体现了传统文化封闭、自足的一面,以及他保守敷衍的人生。

②作者以现实主义的严峻态度,写出来这种受传统知足认命的人生观支配的旧派小市民的生活态度,以幽默的笔法,真实地写出了张大哥这类市民社会“老中国的儿女”因循保守的庸人哲学的破产,以及他们欲顺应天命而不可得的悲剧。

⑥《四世同堂》(《惶惑》《偷生》《饥荒》)

A.主题:40年代沦陷区人民心态的一面镜子;民族奋起的起示录;传统文化的北平市民群像;展现国民性弱点。

B.人物关系——祁家

祁家人物关系

C.祁老人的形象

a.善良又蒙昧,朴实又闭塞,宗法制家庭的维护者。战争对他来说不过是一件家庭邻里发生的纠纷,与自己无关。

b.回避一切纠纷与政治,生活在自己的狭小天地里,谨奉祖传的礼教习俗,讲究体面与排张。

c.逆来顺受,特务来抄家时,他谦卑地鞠躬,和蔼地领受“训示”。

d.屡遭挫败后,终于勇敢地站起来捍卫人的尊严,人性在环境逼迫下觉醒。

D.祁瑞宣形象

a.祁家长孙,受过现代的教育,有爱国心,有现代意识。

b.不得不承袭封建家族古老传统的负担,鼓励三弟去为国尽忠,而自己忍辱负重为家尽孝。

c.承受着在民族危亡之时,不能卫国也难以保家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在祁瑞全的帮助下,终于投入到宣传抗战工作中。

受“北京文化”影响的中国市民知识分子。

⑦老派市民形象系列

他们生活在古旧的皇城,保持着古旧的生活情调,身上载着沉重的传统的道德观念,封建宗法的伦理关系,他们是时代的落伍者。

古老的文化积淀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因循守旧、怯懦苟且的处事态度,小心翼翼地保住自己已有的,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他们虽然是城市里的市民,却是深受传统影响的乡土中国的子民。

⑵新派市民

①新派市民形象

A.老派市民的后代,生长于封建宗法制的小生产者的社会土壤。

B.受过新式教育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熏陶,一味追逐新潮。

C.失去了祖辈的苟且与怯懦,成为灵魂日渐堕落的一类人。

D.表现了老舍在批判传统文明的同时,对外来思潮持谨慎甚至排拒的态度。

②《月牙儿》

A.表现底层市民命运,也贯穿着批判排拒资本主义文明的主题。

B.矛盾:母亲从生活中得来的“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中接受的“恋爱圣神”、“婚姻自由”等新观念。

C.老舍观点:母亲的生活真理能够通向真正是觉醒。

③《离婚》张天真

A.整天不务正业,吃喝玩乐。

B.依仗父亲的钱财过着醉生梦死的寄生生活。

C.一味逐“新”,一味追求“洋式”的生活情调而丧失人格的堕落人物。

④《四世同堂》祁瑞丰

新派人物中最为可耻者。

A.注意修饰自己,拼命学习时髦和文雅,却失去了家传的淳朴。

B.不关心国事和家事,没有理想和追求,贪图享受。只关注最实际的东西与问题。

C.在北平沦陷后不久,沦为敌人的走狗和帮凶。

⑶正派人物

①老舍理想中的市民,以狭义行动为善良的平民百姓锄奸,从而获得“大团圆”式的戏剧结局,有着传统小市民的理想生活。

②《老张的哲学》赵四,《赵子曰》赵景纯,《二马》李子荣,《离婚》丁二爷,《四世同堂》钱默吟

二、《骆驼祥子》的另一解读:对城市文明病的探讨

1.城市文明病VS人性

城市文明病VS人性

2.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艺术思考

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艺术思考

3.通过“旅程式结构”展现祥子如何从洁身自好到破罐子破摔,彻底沉沦。通过祥子内心的感觉来写丑恶的环境如何扭曲人性,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与兽性”。

4.老舍对城市中“欲”(情欲、财产贪欲等)的嫌恶、对城市人伦关系中“丑”的反感,都是处于道德的审视。感受到老舍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伤害的忧虑。

5.在1930年代,像《骆驼祥子》这样在批判现实的同时又试图探索现代文明病源的作品,是独树一帜的。

三、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1.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态度

⑴带有复杂情感,既有对“北京文化”所蕴含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不由自主的欣赏、陶醉,以及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油然而生的伤感、悲哀、怅惘。

⑵对北京文化的沉痛批判和由其现代命运引发的挽歌情调交织在一起,具有更复杂的审美特征。

⑶老舍作品中的“京味”正是这种主观情愫与北京市民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客观描绘的统一。

2.老舍“京味”中的幽默

⑴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老舍的幽默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的性质,以“笑”代“愤”发泄对现实的不满。

⑵老舍的“京味”语言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与熟悉。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而不雕琢。

⑶对于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有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

四、老舍研究的状况

1.三四十年代

评价:特色作家

学者:朱自清

作品:《<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

观点:肯定了老舍这些早期小说的现代品质,批评描写过火、夸张失度

2.五六十年代

评价:“人民的艺术家”

学者:樊骏

作品:《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

观点:如何界定老舍创作的文学史地位才成为学术界重视的课题

3.80年代

⑴学者:宋永毅

作品:《进入多维视野的老舍研究》

观点:从文化心理角度切入研究的,也比较细致地评价了老舍作品的地域性特色。

⑵学者:孙钧政

作品:《老舍的艺术世界》

评价:“京派”作家

4.关于老舍研究的论文:关于老舍《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的讨论;关于《猫城记》评价的讨论;关于老舍幽默风格的讨论;关于《四世同堂》及《茶馆》等作品的讨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详见本站的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zjzlsb.com/tgfx/4883.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