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一生子女众多,其中排入齿序的皇子就有24位,其中几位年长的皇子(五阿哥胤祺和七阿哥胤祐除外)或多或少的参与了堪称历史最激烈、皇子参与人数最众多的“皇位争夺战”--“九子夺嫡”。
众所周知,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克成大统。那么康熙皇帝那些年纪较小排行靠后的皇子们,他们是否就此被淡漠在政治舞台之外呢?是否也被牵扯到“夺嫡”的政治风波之中呢?他们的人生结局又是怎样呢?本文将通过介绍这两位皇子的生平经历,来了解一下康熙年轻皇子们的政治生涯和人生结局。这二位就是康熙皇帝十六阿哥庄恪亲王胤禄和十七阿哥果毅亲王胤礼。
爱新觉罗·胤禛(1678.12.13—1735.10.08),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出身--满汉“混血”,母凭子贵
爱新觉罗胤禄,出生于康熙三十四年六月十八日,母亲王氏是正儿八经的江南汉族女子,王氏的父亲王国正是一名知县,为苏州籍人氏。王氏是在康熙二十几年入宫的,是康熙皇帝南巡时(不知是第一次康熙二十三年,还是第二次康熙二十八年),苏州织造李煦送给康熙的(王氏是李煦的表妹),李煦是康熙帝乳母的儿子,是康熙的亲信家奴。
这里顺便说点“题外话”,江南汉族女子都是裹脚的,而满族女子不裹脚,康熙后期宠爱以及为他生育的大多是江南汉族女子,也许是从康熙皇帝开始,满清贵胄们开始偏爱裹脚的汉族女子,这种“偏爱”一直延续到大清灭亡,真是缺什么爱什么啊。
王氏一共生了三位皇子,康熙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胤禑(wú),雍正八年封愉郡王,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胤禄,雍正元年封庄亲王(承袭),四十年生皇十八子胤衸,八岁病亡。八九年间生了三位皇子,其受宠程度可见一斑,然而王氏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康熙生前最后一次封妃嫔时,她才被封为密嫔(皇妃第四等)。由此可见,康熙皇帝虽然宠爱汉族女子,但是并不授予他们较高的封位,政治上还是极力限制汉族“外戚”。
康熙驾崩之后,母凭子贵(子指胤禄),雍正二年六月晋尊王氏为皇考密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顺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年七十多岁;乾隆十年十月十六日奉安。
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后世称呼为康熙帝。
爱新觉罗胤礼,《甄嬛传》里的果郡王允礼(雍正皇帝继位后,为避讳,众兄弟更名“胤”为“允”)正是此人,但是真实的胤礼要和电视剧所述大相径庭。胤礼出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三月初二日,比胤禄小两岁,母亲陈氏,二等侍卫陈希阂之女,汉族人。康熙三十三年入宫,初为宫女,陈氏一生只有胤礼一个孩子。
他同胤禄母亲王氏一样,在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被晋封为勤嫔。也是母凭子贵,雍正四年被尊为皇考勤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乾隆帝亲诣寇摘缨纬,祭酒行礼;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从上述出身简介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对其祖父圣祖仁皇帝(即康熙皇帝)的二位“遗孀”很照顾。不但如此,乾隆皇帝,特将两位太妃奉养于宁寿宫,宁寿宫乃太后所住宫邸,此处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对祖父的敬仰,更能反应出乾隆皇帝对胤禄和胤礼功绩之肯定。同时两位太妃互相之间相处的很融洽,这也侧面反应出胤禄、胤礼二王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冲突,进而反应出雍正后期应该是一派君臣和谐一体之景象,如此,国家怎能不蒸蒸日上?!
爱新觉罗·胤礼(1697年—1738年),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异母弟
学识--高文化素质,奠定人生成就之基础
胤禄号月爱主人,精通数学,通识音律。早年在父亲康熙皇帝指授下,参与编修《数理精蕴》,《数理精蕴》是《律历渊源》的第二部分,是一本融合了中西数学于一体,内容丰富的“初等数学百科全书”,包括上编五卷,下编四十卷,数学用表四种八卷,共计五十三卷,为中国数学研究发展奠定基础。
胤禄在掌管礼部期间,针对一些朝廷礼仪乐曲进行了改革,纵观大清王朝宗室皇亲,在音乐方面有如此造诣的寥寥无几,为此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十九年特地赐诗褒奖胤禄。胤礼号自得居士,在文化方面也是很有造诣,他擅长书画丹青,精通诗词歌赋,著有《春和堂集》、《静远斋集》、《奉使纪行诗集》,绝对是当时的“文艺青年”。可以说,如此良好的文化基础,是他们二人成就人生的根本!
其实高文化素质修养,是康熙皇帝皇子们的一大共同特征,康熙皇帝乃至后代帝王们特别注重皇子们的教育,规定皇子六岁起就要到上书房“上学”,通常是满、汗双语教学,甚至还有蒙文,同时骑射武术这些满族征服天下的“看家本领”绝不能废弃,简言之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真很难想象皇子们是如何顶住这般“锤炼”的。这也是大清王朝几乎没有昏君(同治皇帝算半个)的主要原因。
应该说,康熙皇帝通过对皇子们高标准的文化教育,实现了大清王朝由早期的“武力强权镇压”之统治方式,转变为“文化治理”的巩固政权之管理方式,正是因为这个“转变”,大清王朝才能够统治华夏中原近300年,如果没有外夷入侵,再多走个半世纪也不无可能。
《律历渊源》 此书分三部分,第三部《数理精蕴》有53卷,被誉为数学百科全书,内容最多,影响也最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它不足的一面。这部书只介绍了中世纪的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对17世纪新出现的数学只介绍了对数和计算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