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平的婚姻无疑承载了路遥自身对婚姻的认识和期望,孙少平对于婚姻的最终选择,既有作者自身婚姻失败过后的理想投射,也是主角在小说中当时社会环境下的最现实的选择。
孙少平不同于孙少安,少安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那就是他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几千年来,传统的普通农民一直是按照顺天知命的轨迹过着本分的日子。至于耕读传家,这是农村地主阶级的方式。很显然,新中国给孙少平带来了读书的机会,而兄弟俩的人生观也自然不同。孙少安代表的依然是传统,对自己的身份认识清楚,虽然和田润叶两情相悦,可是对现实却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也清醒的认识到田润叶不是他合适的生活伴侣,因此也能决绝的拒绝田润叶而选择秀莲。
相比于孙少安,少平则毕竟是高中毕业,身上带有明显的知识分子气息,而且胆子大、不受现实拘束,总想着试图脱离农民阶层,看起来丰富的社会阅历吸引了田晓霞,然而,一个社会阅历丰富的人对于一个学生产生吸引力是很正常的,同时也是很不稳定的,随着田晓霞走上社会后社会经验快速增长以后,这种吸引力还存不存在却很难说。因而,和田晓霞相恋的故事看起来很美,回到现实中却并没有什么修成正果的可能。在小说里,两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实际已经出现了悬殊的距离,晓霞贵为官僚子弟,工作也很如意,成为一名记者。而农家子弟出身的少平起点却是农民工,在经过多年的磨炼之后,仅仅转身成为了和农民工同一阶层的煤矿工人。很难想象一位记者和煤矿工人结合在一起,也许路遥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面对这一在现实中根本无法实现的难题,作者只能让一场洪水带走晓霞。
路遥还有一部中篇小说《人生》,主角高加林的人生与孙少平相似,同样是高中毕业落榜,同样的追求上进,同样的最终回归现实。不同的是,孙少平是主动的,而高加林是被迫的。在作品上,人生在前,平凡的世界在后,在人物上,高加林的经历才更现实,而孙少平的经历则更理想化。而在现实里,路遥本人的婚姻也并幸福,人在不幸的时候,总是要憧憬幸福,于是孙少平就有了一个看起来现实而又接近幸福的婚姻归宿。作者希望通过这样的理想安排让少平能从知识分子实现蜕变,找到他自己的幸福。
然而,真的幸福吗?遗憾的是路遥英年早逝,只想到了开头,没能看到结尾。就由生活在当代的我们根据现实来试着为作者塑造的主角探讨一下后来的结局吧。孙少安的砖瓦厂在80年代可能还能红火一阵子,但在未来的乡镇企业倒闭潮中恐怕要凶多吉少,至于少安会不会加入未来的农民工大潮,这个不得而知了。而孙少平在矿难频发的90年代能不能全身而退很值得猜想,即便能全身而退,还有下岗大潮在考验着他。想到这些,只能真诚的祝福这些承载了我们青春的主角们一切顺利吧。倒是那个被路遥称为二流子的王满银倒是不需要我们的祝福,他倒是具备了迎头赶上改开大潮的一切基本素质,也许他会成这部小说里惟一的成功人士吧。
一切都是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