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于谦简介及人生经历(带你了解于谦的一生)

文/来源:甜筒姝屋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明朝时期大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因官至少保,也被称为“于少保”。

提到于谦,大家就能想起他所作的《石灰吟》:

千锤百炼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今天带你了解明朝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大忠臣——于谦。

宣德元年(1426)八月十日,朱瞻基亲征乐安,大军行动迅速,八月二十日已经到达乐安城外。只是用火铳和弓箭射击城上守军,就把造反兄朱高煦吓的投降。

朱高煦出来投降后,皇帝指派了身边的一个御史于谦数落他的罪行。于谦敢于直言,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明宣宗朱瞻基的赏识,他当即下令派这个人巡按江西。皇帝想历练此人,然后加以重用,此举为大明留下了希望。

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也先挥刀出鞘。 蒙古骑兵分为四路,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对大明帝国分别发动了进攻。

当时的皇帝朱祁镇,因错信奸臣王振,土木堡军事行动大败,而皇帝也被敌军收为人质。

瓦剌大军见打了如此胜仗,便将兵锋直指北京。消息传到京城后,朝堂上以徐有贞为首的大臣希望效仿南宋,主张迁都南京保全性命。大明王朝即将陷入绝境

在这危难时刻,人心惶惶,兵部侍郎于谦。站出来大喊一声:“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于谦十分清楚,逃就会丢掉半壁江山,所以不能逃。就在这国难当头之际他站了出来,力挽狂澜。他坚决反对还都南京,主张抵抗瓦剌、固守北京,开始为抵御强敌做准备。

首先,修筑防御工事,做好充分的武器、粮食、人力准备,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他十分明智地把调兵和运粮这两个问题联系在一起解决,既不耽误行军,还能免去民工的费用,同时保证了运粮队伍的安全,一举三得。

第二件事就是在朝臣打死王镇党羽马顺之后,于谦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拉住朱祁钰,为朝臣正名,保住了大家的性命,也鼓舞了士气。

土木堡败战把明朝几代人的心血付诸东流,当时都察院右都御史名叫陈镒,为官清廉,极其痛恨王振,此次的惨败使他痛心疾首,便下定决心,要一举铲除王振一党。

他厉声说道:“王振祸国殃民,作恶多端,害得皇上身陷敌营,如此恶行,不灭族不足以安人心,平民愤!”

可是陈镒却越说越气愤,越激动,想起无辜受难的同僚和百姓,竟然痛哭失声。

一石激起千层浪,陈镒的这一哭激起了大臣们的愤怒,他们开始不顾礼仪,争相向朱祁钰弹劾王振。

但朱祁钰初登大位,还不是皇帝,只不过代行职权而已,见到这个阵势,吓得不轻,不敢做出决断。

正当大臣们的情绪即将达到顶点时,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马顺,他帮着王振干了不少坏事。

就这样,由陈镒点火,朱祁钰加炸药,马顺最终引爆,三方通力合作,团结一致,即将演出了明史中朝廷最为精彩火爆的一幕。

突然,有一人跑出大臣行列,朝自己猛冲过来!还没有等他缓过神来,头发已经被狠狠地抓住,脸上重重地挨了好几下。

于是爆发了明朝朝堂历史上最混乱的一幕,大臣们于混乱之中,打死了马顺、还打死了王振的同党毛贵、王长随。

于谦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他并没有参加斗殴。 但他十分清楚,人已经打死了,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必须要朱祁钰下令,但这位摄政已经被吓得脑袋不清醒了,现在竟然准备逃走,如果让王振余党抓住机会,给参与打人的大臣定下一个杀人之罪(马顺确实无罪),问题就麻烦了。

眼看朱祁钰准备开溜,于谦十分着急,这实在是千钧一发之刻,向朱祁钰跑去,他要拦住这个人。

于谦用洪亮的声音说道:“殿下(当时还不是皇帝),马顺等人是王振的余党,其罪该死(顺等罪当死),请殿下下令百官(基本都动过手)无罪!”

这响亮的声音终于惊醒了朱祁钰。他明白,如果现在不给这些人一个说法,局势将无法稳定,于是他依照于谦的话下达了命令。

大臣们也清醒过来,既然马顺等人已经定罪,那也就没什么事了。 现在他们已经有了新的共识:多亏了于谦,这个人一定能够独撑危局,力挽狂澜。

第三,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拥立英宗朱祁镇的异母弟弟郕王朱祁钰即位,即明代宗,让瓦剌的“送还明英宗,进取北京”的阴谋不攻自破;

第四,颁布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军战连坐法

“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拼死一战,只在此时!”这场战争,于谦输不起,大明也输不起。

北京保卫战

于谦实践了他的抉择,穿上了那套沉重的铠甲,离开了他的住所,向德胜门走去。

十月十一日,北京保卫战前锋战开始。

也先原先认为,京城已经是个空架子,只要兵临城下,自然会不战而胜,可当他来到北京城下,整兵出战时,才惊奇地发现,那些他认为绝对不堪一击的明军已经摆好阵势,在城外等待着他。迎接他们的是一群杀气腾腾的人和他们的大刀。

瓦剌军一触即溃,四散奔逃,数百人被杀,挟持的百姓也被明军救走。

最后于一个夜晚,当也先的士兵们进入梦乡,营地一片寂静之时,远处的明军大炮开始了猛烈地轰鸣。数十门大炮齐放,也先营地顿时陷入火海。 

至此,北京保卫战结束,大明完胜。

这场战争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勇气和决心的故事,是一个在绝境下始终坚持信念的传奇,是于谦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大明王朝。

无论在多么绝望的情况下,也不要放弃希望,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于谦之死,含冤被斩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不久于世。在石亨、曹吉祥等人的帮助下,朱祁镇破开南宫大门,重登帝位。

朱祁镇归位后,竟听信徐有贞,石亨等人的谗言,以于谦意欲迎立藩王为由,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几天后,于谦及王文以谋逆罪被处死,素来与他交好的官员也难逃厄运。

于谦也没有辩解,只是笑着对王文说道:“这是石亨他们指使的,申辩有什么用!”

事实确实如于谦所料的那样,此案主审官最终查无实据,没有办法,只好向徐有贞请示如何办理这个难题。

徐有贞到不假思索地说出了一句话:“虽无显迹,意有之”,以一个“意欲”给于谦定了罪,为后人唾弃不已。

在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程度足以与此句匹敌的只有那句“莫须有”。

“莫须有”杀掉了岳飞,“意欲”杀掉了于谦。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拚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

于谦被杀之后,抄家的官员万没料到,一个从一品的大官家里竟然如此穷困,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家无余财),还真是轻松的一次抄家。

他们不甘心,到处翻箱倒柜,希望能够找出于谦贪污的证据。

终于发现于谦家中有一间门锁森严的房子,无人进出,大为兴奋,可是开门后房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陈设着两样东西——蟒袍和宝剑。

这是朱祁钰为表彰于谦的功绩,特意赏赐给他的,于谦奉命收下,却把它们锁了起来,从未拿去示人以显荣耀。

抄家的人最终收敛了自己一贯嚣张的态度,安静地离开了于谦的家,他们明白这个被他们抄家的对象,是一个人品高尚的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史载:天下冤之。

于谦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石灰吟》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详见本站的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zjzlsb.com/tgfx/13020.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