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皇太极的庙号是(以清朝皇帝为例,一起了解庙号、谥号及年号)

请问“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是谁?

“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请问这又是哪一位皇帝?

乍一听题,估计你会有些懵吧。

其实,这两位都是离现在时间最接近的清朝两位皇帝,而且很有名气,分别是清圣祖和清宪宗。

清圣祖?清宪宗?是否还是不太明白?

他们前一位是文治武功的有为君主,后一位是命运多舛的末代皇帝。

好吧,他俩分别是康熙和宣统。

这样介绍,大家大约就立刻明白了。

为何同一个人物、同一个皇帝,会有那么多不同的称呼。

是的,因为在过去,他们除了有姓名字号,还有庙号、谥号及年号。

有必要一起了解一下吧。

梳理了一下清朝的皇帝们,按照姓名、庙号、谥号、年号、在位时间列出。

严格来说,清帝要分开表述的。同时,这里也顺带解开了一个疑惑:明明是十二人,为何一直称之为清十三帝?请大家注意看一下文中的皇太极,他是一个重要过渡期人物,他有两个年号

一是后金大汗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天命,1616年~1626年(在位10年)。

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天聪(年号),1626年~1636年(在位10年)。

二是清朝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姓名):清太宗(庙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谥号)崇德(年号),1636年—1643年(在位7年,共17年)

爱新觉罗·福临: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顺治,1644年~1661年(在位18年)。

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康熙,1661年~1722年(在位61年)。

爱新觉罗·胤禛: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雍正,1722年~1735年(在位13年)。

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乾隆,1736年~1796年(在位60年)。

爱新觉罗·颙琰:清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嘉庆皇帝,1796年~1820年(在位25年)。

爱新觉罗·旻宁:清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道光,1820年~1850年(在位30年)。

爱新觉罗·奕詝:清文宗,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咸丰,1850年~1861年(在位11年)。

爱新觉罗·载淳:清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同治,1861年~1875年(在位13年)。

爱新觉罗·载湉: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光绪,1875年~1908年(在位34年)。

爱新觉罗·溥仪:清宪宗,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宣统,1909年~1912年 (在位3年)。

现在就庙号、谥号、年号,分别了解一下:

庙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商朝。

隋朝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在太庙合并祭祀。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后人在祭祀时会有困难。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另外,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祖上美谥,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定论的功用。

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谥号

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后世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始于西周。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古代的皇帝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他的生平。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即周厉王因为暴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被谥为"厉"。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大致分为下列几类: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乱而不损"等。其中,"下谥"之中还有一种不常见的"恶谥":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王,"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东北)并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思"表示同情。

年号

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

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

明、清的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如先皇在年中去世,继位者仍使用当前年号,新年后改元。如永乐二十二年七月驾崩,八月朱高炽登基,以第二年为洪熙元年。

年号制度发端于中国,后来朝鲜新罗在6世纪、日本在7世纪、越南在10世纪都效仿中国,开始使用年号。还有古代越南、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曾使用过年号。

时光荏苒,世事变迁,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而改用民国纪年,此期间,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爱新觉罗·溥仪在担任满洲国执政和皇帝时分别使用过大同和康德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正统史书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

小时候,家中的老人说起自己的年龄时讲是民国30年生人,起初不明白,后来向大人讨教才懂,加上1911就可以了,即公元194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使用公元纪年,自公元1949年起。

年号,作为五千年的中华帝国时代中国皇帝的专有产物,早已成为历史,但年号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是中国历史中的精神文化遗产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详见本站的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zjzlsb.com/tgfx/12076.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