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郭松龄反奉(郭松龄为什么反奉)

郭松龄出于奉系,与张学良亦师亦友,能力超群,奉军最精锐得部队,都在张学良手中,也就是郭手中。郭松岭得造反,大大挫伤了奉系,也大大挫伤了少帅的师生情。

张学良的赏识成就了郭松龄

郭松龄,字茂宸。因为出生在清末混乱的黑暗时代,他从小就深知努力才能生存的重要性。他也明白,国家兴亡,皮肤有责。

虽然郭祖籍在山西,但是他出生在东北沈阳,可以说是地道的东北汉子。从小他就被父亲送去奉天陆军小学堂学习,他在学堂成绩优异,从小展示的军事才能,毕业后就被保送到陆军速成学堂学习深造。

毕业后,开始了他的戎马军旅生涯。起初他回到奉天被任命为盛天将军卫队哨长。后转防四川,时逢中国青年救国狂潮各地宣起,受救国为民思想影响,加入中国同盟会。随后他进入中国陆军大学深造,北伐战争时期,他积极参加革命,但是最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郭松龄无奈只能回奉天,因为其军事才能优秀,被推荐进奉天督军署任少校参谋,这也是其最为奉军将领的开始。

张作霖当政东北之初,设立东北陆军讲武堂,郭松龄作为战术教官,机缘巧合,他结实并教导了张学良。从此,郭松龄成了张学良的良师益友。张学良从郭松龄那学到了很多本领,这为他继承帅位,主政东北奠定的基础。

等张学良毕业出任卫队旅旅长时,就特意把郭松龄从讲武堂抽调来给自己当参谋长。此后卫队旅改编为第3旅,张学良出任旅长,郭松龄则担任了第8旅旅长。这两个旅合署办公,外人戏称为38旅,由郭松龄负责日常所有事务,由此可见张学良对他的信任。

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全线溃败,只有张学良与郭松龄领导的东路部队有胜利,打破了吴佩孚突破山海关,实现直捣关东的计划。 如果此次没有郭松龄的拼命抵抗少帅颜面扫地,老帅也不能安全退回奉天!

1924年秋,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以张学良为军长、郭松龄为副军长的第3军,虽没有攻入山海关,却一直吸引着直军的主力。郭松龄率领第3军主力增援九门口后,激战石门寨,出击秦皇岛,所向披靡。山海关大捷使张学良与郭松龄的名声大振,他们在奉军中的地位已不可动摇。

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郭松龄帮助张学良打了胜仗,立下巨大功劳。而张学良所立之功劳有郭松龄的一半。但是到论功行赏之时,居功自傲的他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反而那些和他有矛盾的同僚(如杨宇霆等)都分别成为了封疆大吏。这样加深了郭松龄对张作霖的怨恨。

郭松龄起兵反奉

由于种种不满,郭松龄最后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起兵造反。奉系内部手握重兵的第三军副军长郭松龄,于1925年11月22日起兵反奉。郭松龄率七万大军发兵滦州,直捣奉天,几近胜利,使奉张政权岌岌可危,然而前线张学良的万张传单劝阻,郭军内部一些将领的背弃,尤其是日本的干预并给张作霖以军事上的援助,致使郭松龄兵败巨流河,队伍迅即瓦解,功败垂成,战败后被杀。

张学良对郭松龄夫妇的死很是惋惜。他后来在给友人信中道:“我茂宸共事七年,情同骨肉。与回忆前尘,良惟自愧。”后来,每当张学良遇到难办的事,就感叹说:“有茂宸在,哪用我为这份难?”

郭反奉的客观原因

郭松龄反奉并非偶然发生的事件,纵然有郭刚愎自用的狭隘个人恩怨(与杨宇霆及张作霖恩怨),奉系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有关。但更应该把这一事件置于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中观察,应该从郭松龄的思想基础及全部表现去分析,才能得出较为符合实际的结论。

郭松龄早有革命思想和革命行动,一向疾恶如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参加过同盟会,接触过孙中山,具有坚定的民主革命思想,所以反奉并非偶然;他对张作霖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出卖东北利益、对东北实行黑暗统治十分愤恨,决心"改造东北、铲除军阀暴政",所以他举兵反奉是必然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详见本站的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zjzlsb.com/tgfx/5466.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