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源:金石杂谈
这两天,武汉医保改革的话题引发热议,医保改革本来应该是好事,但现实中反对的声浪却一浪高过一浪,争议声一片,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争议的地方主要是医保中的个人账户改革,简单点说,每个月划拨到个人账户的钱,变少了,少的那部分钱,被拿去进行了全国统筹。
一般来说,医保账户都是个人缴纳一点,单位缴纳一点,个人缴纳的就进了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一部分进个人账户,一部分进统筹账户。
但是武汉医保改革后,情况不同了,单位缴纳的那部分,全部纳入统筹账户,这样一来,个人账户就少了一部分资金来源。
本次改革内容,有网友总结如下:最大的改变是个人账户只有以前的1/3(笔者计算大约是以前的一半),灵活就业不再享受医疗补助。
不过,武汉医保在解读中给出的回复是这样的,且表示改革后,在职和退休灵活就业人员门诊待遇水平均较个人门诊和购药补助调整前普遍提高。
对于本次改革的考量,武汉医保表示,一方面,全市60%以上的个人账户沉淀资金趴在年轻和健康群众的账户中;另一方面,退休和患病群众的个人账户结存不够使用,门诊个人自费负担较重。
其实,在本次改革之前,北京等地方已经改革了,不过,北京的个人账户可以家庭共用。至于武汉的反对升浪为何这么大,核心还是个人账户的钱变少了,而且退休人员觉着门诊太麻烦,报销更麻烦。下面笔者就给大家算笔账,到底你是亏了还是赚了?
1)武汉职工医保的缴费比例为单位8%,个人2%,改革前,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因住院产生的合理费用,可予以一定比例的报销,注意,是只有住院才能报销,普通门诊费用是无法报销的。
而在改革后,把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范围,比如在职人员普通门诊统筹支付限额为3500元,退休人员为4000元,而在此之前不享受这项保障。
这意味着,武汉医保改革后,门诊也可以走报销了,这是一个非常重大利民举措,大家自己也清楚,一般就医门诊的比例要比住院比例高很多很多。
比如,你以前花3000元门诊就医,个人账户每个月划入91元,个人需要支付2909元;但如果门诊可以报销,三级医院,扣除700起付线,报销1150元,只需要支付1850元。
2)第二个好处是,改革前,个人账户只能由参保职工本人使用。改革后,家庭共用,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从参保职工本人拓展到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特别是身体健康的参保职工可以用本人账户支付子女、父母的就医购药费用,在统筹基金“社会大共济”基础上,又增加了个人账户“家庭小共济”。
3)改革后的缺点也很明显,首先就是账户的钱大幅减少,比如30岁的你薪酬8000元,以前个人账户除了2%划拨过来,还有单位缴纳的1.1%-1.7%(按年龄),改革前个人账户每月收入248元;改革后只有2%的钱划拨过来,其它8%全部划入统筹账户,改革后你的个人账户每月收入160元,少了88元,大约少了1/3。
如果你50岁呢,改革前个人账户入账296元,改革后160元,足足少了136元,如果薪资足够大,比如月薪3万,50岁的你改革前入账1110元,改革后入账600元,基本少了一半。
4)对于退休人员呢?改革前,武汉市统一按照退休人员本人上年度月平均退休费为基数,70岁以下的按4.8%划入,70岁以上的按5.1%划入。
假设你68岁,年养老金收入5万元,改革前个人账户每年划入2400元,每个月就是200元;改革后武汉市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将按照2021年养老金平均水平2.5%划入,个人账户只有1250元,每个月就是100元,基本少了一半,如果70岁以上将减少的更多。
一般来说,老年人住院更多,所以门诊纳入统筹意义不是很大,这意味着三级医院的话,改革后,如果住院花费2万元,报销88.8%,需要支付2150元,同时还有800元的起付,个人需要支付大约2950元,个人年度账户1250元,需要净支付1700元。
如果改革前呢,根据数据,2022年武汉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7929元,对应的月平均工资为7327元,那么起付线就是732元。每年个人账户2400元,花费2万,个人付18%的80%,个人需要支付2775元,个人净支付1107元。
对比发现,改革后的净支付反而增加了。这就意味着,对于退休人员,不但个人账户钱少了,而且住院净支付变多了,负担更重了。而对于一些不怎么生病的老人来说,白白损失了1000多元的个人账户的钱。
总结来看,无论是在职职工还是退休老人的个人账户钱都变少了,如果平时很少去医院,每年能有好几千块钱存下来,这部分钱也凭空蒸发了。新的医保改革对门诊看病非常有利,对住院退休老人来说住院净支付变多了,负担更重了。还有一点比较坑,灵活就业的人员个人账户没有补助了。
有朋友就表示,“单位缴纳的8%全部划入医保统筹基金了,不在个人账户了,说白了就是财政上把这个钱拿走了,单位交的全部贡献给了国家;个人账户来说,住院才用上,不住院多余的可以投资别的 或者作为一个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