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四大家的楷书特点与字心)

字眼,就是一幅作品中最出彩的地方。字眼可能是左右有意识的创造加工琢磨出来的地方,也可能是无意之中写出来的地方。

有意识的加工称为“匠心”

今人,尤其国展特擅长此事,因为每次投展作品众多,几乎一幅作品只有几秒的时间让评委看到,所以有人说,抓住评委的前三秒视觉,就可以入海选。

有意识的加工字眼,一定是特意琢磨出来的,而且和别人都不一样,才有眼前一亮的新意。

今人和古人是如何营造这种“字眼”的呢?

比如行草书的字眼,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行书之所以都学二王,是因为矛盾对比变化比较多,关键在掌握其变化。

草书注重的是线条的质量,后人曾说张旭草书线条气象犹如深林,沟壑。

一幅作品,看待水平的关键,也就是看这些变化的处理,和线条的难度。

国展作品之所有有人获奖,并且一二三等奖有区分,全在此。

所谓的线条难度,就是我们常人想象不到的线条,能让人眼前一亮。这有些人古人“无意于佳乃佳”的意境了。

今人善于营造,但胜于自然。

首先是墨色的浓淡干湿枯的变化,这是一幅作品里最明显的,

蓝色圈里是淡墨,下边绿色是浓墨

左边那行还有渴笔(墨不多,但是不至于枯)。还有一些涨墨作品最后是枯笔。

这些就是整体感觉上的字眼,这个放到古人,大多都是随意而至的,因为明清以前对墨的处理比较自然。明清时才有意识着重表现。

现在一样,写作品一定是有意识的布置大体效果,至于其中某些变化,也确实出自无意。然后是两个竖红线。

在通篇行书风格中,加上两条草书,可显得有活力,不至于通篇重墨行书那样死板。

而且草书运笔明显是非常深厚的功夫,变化自然,虽然线条上与通篇并不太合槽,没有很厚重,但是用干枯之笔来表现,着实是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至于让线头柔弱,反而显得非常有力度。这就是妙处。

所谓的“字眼”

这个,很多人都会说一句“手熟而至”,但是手熟就能出来吗?

这个我是不敢确定的。

草书作品中,向来有用长线条来增加布白,让章法更有活力。

比如红色部分,就有些拉长线条的字,而且,每个长线条的方向,用锋,都不一样,这是妙处。

再有就是手卷类行草,都会分行,细看分行留的布白长度,蓝色线处。都不一样长。

这也算是一种变化,在整体上有参差错落的感觉。

在加以墨色变化,字形变化,用笔技巧变化等等,才能是一幅“做”的比较成功的作品。

自然出现固然好,但是做都做不好,自然能流露吗?

书法还是在有意无意之间的,无意而为的事,全在古人手高者处,今人鲜有能及。

所以,有意的做出来,也是为无意铺垫基础。亦是难事。

以上也只是简单的例子说明,事实并非简单如此。说来也简单,实践起来也难如登天。

在书法界,论楷书,唐代的楷书名家辈出,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诸遂良是书法造诣最为突出的“掌门人”。而出生宋末元初的赵孟,是楷书的后起之秀,是宋元时期书法界的代表人物,其楷书堪称一绝。所以历史上把欧、颜、柳、赵四大名家的书法称为中国楷书的四大“流派”。这四家楷体无论是笔画和架构,仔细研习,还是可以找出他们不同的鲜明特征。练习这四家楷书的难度也各有不同。下面,笔者就根据这四大家的楷书特点,从笔画、架构、气势、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学好四大楷书是书法的

第一、欧体。欧体融入汉隶、魏晋书法的精髓。欧阳询书法技艺深受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书法启发,并在民间经常寻访各大书法名流,勤于研习,加上善于思考创新,其字体在当时名闻遐迩,独树一帜。欧阳询的楷书笔力雄健,挺拔险峻,用笔以方笔为主,圆笔为辅,落笔潇洒自如,笔锋干脆利索,笔画轮廓分明,直中有弯,弯中显直,特别是捺画最具代表性。点画或起笔露尖,或收笔圆润,横竖起笔多用方笔,撇捺多用圆笔。从字体的构架上看,横平竖直,折弯柔和,字体的架构整体上,虽然显得中宫紧密,但竖画、捺画、戈钩画却向外张扬,如“我”、“成”字。竖画为主笔的字,体形虽长,但却稳如泰山。

欧体字“美”、“差”字

所以,学欧体字,最难的是间架结构,那种险峻挺拔而又疏密严谨的笔画搭配,最难把握。临摹的时候,要么写得太直板,要么就写得疏密不均匀。

欧体字中宫紧密

第二、颜体。颜体笔画,竖画粗壮,横画细长,粗细对比明显,起笔多用露锋,折画多用顿笔,折角严密匀称,笔画体态丰腴、锋芒外露,字体宽厚大气、矫健有力。字体的间架结构端正安详,雄浑大气,有筋腱之美,就如一个健美的大力士一样。颜体架构,看似简单,实际上布局合理,宽松之处亦显沉稳,不失虚位。

颜体字“尔”、“小”

所以,学颜体字,最难的是笔画组合,稍有不慎,就会写的松散无力,要不然就是平庸无奇,失去了颜体字那种方圆兼备,劲挺险峻的风格。写颜体,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要么方笔用得过于圆润,或者圆笔用得过于呆板。写出来的字缺乏棱角。

欧体字方圆兼备

第三、柳体。柳体在用笔上,以方笔为主,兼用圆笔,横画粗细有别,曲直分明。竖笔藏锋重按,中间略有弯曲,转折顿挫有力,棱角分明。点画对称呼应,戈钩苍劲有力。在间架结构上,柳体中宫紧凑,外延张扬,疏密有致,错落分明,看似松散,实为骨感。

柳体字“左”、“发”字

所以,学柳体字,最难的是笔画,横画有粗也有细,要认真区别,该写粗的不能细。还有竖画,细而略弯,不少初学者,要么写得过于粗壮平直,要么写得瘦如干柴。

欧体字风格瘦而有骨

第四、赵体。赵体字的用笔以中锋为主,方圆兼备,笔画之间连筋带骨,柔软中寓显苍劲,动静结合,笔画干净利索,方圆兼备。字体间架结构,宽阔有度,方正兼容,外柔内刚,骨力提拔。洒脱而不失紧敛,飘逸不失严谨。看似无章,实为有韵。

赵体字外柔内刚

所以,学赵体字,最难的是笔画之间的连接呼应。有些笔画出笔重,收笔紧,有些笔画以点带撇,以顿钩带捺,如“更”、“晨”等字。所以,赵体字之所以难写,是因为在一些笔画的书写方面带有行书风格,如果把握不好,会写得既不像楷书也不像行书。所以,需要临摹的时间最多,还要在学习当中与欧体、颜体、柳体有所区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详见本站的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zjzlsb.com/tgfx/8215.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