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11月7日,迎来了立冬节气,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施立学对这一节气文化进行了解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时节,我国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
物候特征
立冬三候:水始冻,水已经能结成冰;地始冻,土地也开始冻结;雉入大水为蜃:雉即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礼·月令》:雉入大水为蜃。《注》大蛤曰蜃。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述异记》黄雀秋化为蛤,春复为黄雀,五百年为蜃蛤。《山海经注》蜃,一名蚌,一名含浆。
又《本草》蜃,蛟之属,其状亦似蛇而大,有角如龙状,红鬣,腰以下鳞尽逆,食燕子。能吁气成楼台城郭之状,将雨卽见,名蜃楼,亦曰海市。其脂和蜡作烛,香凡百步,烟中亦有楼台之形。“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至少从北宋时起,古人就开始记录“海市蜃楼”的奇异景象。“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沈括《梦溪笔谈》”
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就是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但对古人来说,在海上出现的亭台楼阁,实在是难以解释;于是他们便认为,海市蜃楼的秘密,就藏在“蜃”里。早在西汉,《礼记》中便有相关记载:“雉入大水为蜃”。大水就是海,也就是说,古人认为雉鸡进入海里会变成大蛤蜊。
蓬莱在中国北部,四季分明。春夏之交,气温迅速上升,为上现蜃景创造了条件。再加上蓬莱更是位于渤海最狭窄的西部——渤海海峡,在望(满月)、朔(新月)前后会出现大潮汐,大潮把冰冷的底层海水卷到水面,使海水表面的空气变冷,而上层空气已经很热了,于是发生上现蜃景。
农事农谚
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中国此时开始注重林区的防火工作。
在东北,立冬后要及时做好大棚搭建工作。同时,做好大棚蔬菜管理,白天气温高时可在背风口揭膜通气,晚上要注意做好大棚密封工作。
立冬交十月,小雪雪满山。立冬不拔菜,必定受霜害。立冬日子短,抓紧翻大田。立冬不封地,过不了三五日。立冬小雪天气寒,积肥修埂好种田。立冬无雪一冬干。立冬雪,拦冬雪,拦冬雪,半冬干。立冬结了冰,明年好收成。立冬无雨雪,冬暖明春早。立冬晴,一冬晴。立冬在九月寒,立冬在十月暖。立冬前后有雪,来年春不早。
今冬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北方立冬,打雷要反春;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
民间习俗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在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饿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吃饺子,“立冬补冬,补嘴空”,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立冬吃倭瓜,古代认为瓜代表结实,《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北方的方言中把南瓜习惯性叫成窝瓜,南瓜原产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带,世界各地普遍都有栽培。南瓜,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明代传入中国,现南北各地广泛种植。全株各部又供药用,种子含南瓜子氨基酸,有清热除湿、驱虫的功效,对血吸虫有控制和杀灭的作用,藤有清热的作用,瓜蒂有安胎的功效,根治牙痛。
冬泳。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已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长春有南湖冬泳,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冬学。冬天夜里最长,且又是农闲季节,适时办“冬学”,是最佳选择。紫金霜《立冬》: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来源丨东亚经贸新闻记者 王璐 手绘作者 孟美青 设计 刘春娇
编辑丨露娜
审核丨姜帅 赵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