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流传发展到今天,剩下的必然是精华。至于剩下的糟粕,就让它遗留在过去,人们谈论它时,当故事听就可以了。
如果要说起古代文化的缺点,一定不能遗漏的就是绵延几百上千年的后宫制度。

(皇帝后宫)
一、做一国之君,享万人之福
皇权,在一百多年前还是一个能号领全中国人民的存在,能掌握它的,只能是皇帝。
所以当皇帝是人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特别是男人。因为当皇帝还能坐拥世间所有的美女。
现在的我们了解皇帝的后宫,不仅能从书籍古籍里面得到了解,还能从电视剧影片中看到皇帝后宫的盛况。
两句元朝的无名诗,“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就十分清楚地写出了皇帝后宫中人员的安排与地位尊卑。
这“三宫”在整个后宫里面占的地位最重,住在三宫里面的肯定就是最尊贵的人。所以一国之主皇帝,一国之母皇后以及前一国之母太后,分别在这三个宫里面住。

(妃子们 影视资料)
而“六院”实际上也叫做“六苑”,在唐代以前这整个词说的就是皇后本人,但在唐朝以后,这个词的含义就慢慢演化,成为了皇帝后宫中稍微有地位的妃子的泛称,而不仅是皇后的代名词。
至于这个“七十二嫔妃”,范围就更广了,不管有没有封号,也不管有没有地位,只要是皇帝临幸过的侍妾,都可以叫做七十二嫔妃。
但是作为皇帝,不管在哪个朝代,无论是侍妾还是妃子,所碰过的女人都远远不止七十二人,所以到了今日,这个“七十二嫔妃”早已经用来形容皇帝后宫人数众多了。
纵观历史,中国古代的皇帝,拥有后妃最多的就是元太祖铁木真,除了皇后和数不清的侍妾外,光是他定了名分的妃子就达到了44人。
(后宫嫔妃 影视资料)
相对于每个朝代来说,清朝皇帝的后宫人数最多,康熙在位时期,他的后妃达到了32个,每个皇帝平均下来也至少十几二十个。
为了这些妃子得到临幸,皇帝们选择妃子的方式更是层出不穷,除了一般的靠自己意愿选择外,还有几个方式真的让人目瞪口呆。
二、痴情男子的多情过去
总的说来,每个皇帝的妃子们都不少,那么每天晚上睡觉前决定去哪个房间,就成了皇帝们的难题。
但凡事都有例外,就比如说李隆基。

(杨玉环)
李隆基遇见杨玉环之后,其宠爱程度连几十年后的白居易都不禁为其做赋“三千宠爱在一身”。
但是李隆基在遇见杨玉环之前,也是一个十足风流的君王。李隆基除了会治理国家外,在音乐舞曲上很有天赋。
所以每天处理完国事之后,他都会在后宫中举办晚宴,和妃子们跳舞弹曲,高兴之至过后,他就会选择妃子侍寝。

(杨玉环)
但是后宫佳人众多,他决定不自己选,而是交给一个东西——蝴蝶。
带着音乐家天生的浪漫因子,李隆基在晚宴结束之时放飞一只蝴蝶,最后这个蝴蝶停在哪个妃子的头上,他最后就会临幸那个妃子。
三、国事不迷,迷情事
实际上,照李隆基这样玩的人,不止一个,在李隆基之前,还有一个皇帝用相似的方式来选妃。
这个人就是晋武帝司马炎。

(司马炎画像)
这个人治理国家不行,但是十分钟爱美色,后宫佳丽众多,所以他就在选妃临幸上做出了创造。
让羊来替他做决定。
羊怎么去帮他做决定?这件事听起来十分荒谬,难道要羊作为一个人,而人却作为一件物品被羊挑选吗?
事实的确是如此。每天太阳一下山,就到了司马炎挑选人来宠幸的时候了。

(宠幸妃嫔)
司马炎会坐上羊拉的车,后面再跟随一大批随从,什么侍卫,太监,婢女,就这么浩浩荡荡地在皇宫中游荡。
游荡到最后,羊在哪个妃子的宫门前停下,他就去宠幸哪个妃子。
而被羊挑选的妃子们,就像《阿房宫赋》中所写的一样:“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羊车)
这几句写出了六国中的女人,为了使秦始皇留下想尽办法,而到了司马炎这里,妃子们竭尽全力,让羊留下。
在宫殿门口铺草都是最基本的操作,羊要喝盐水,有的妃子便一路留下盐水,让羊跟随盐水走到她的宫殿前面。
更有的还从宫外弄了几只母羊进皇宫,希望给司马炎拉车的羊能看见母羊停下。

(羊车)
四、翻牌原来还可以当做这样的用途
上面的两位都是采用的非主观的方式,对于众妃子来说,每个人实际上都有相同的机会,但到了清朝,皇帝们就开始自己挑选了。
看古代题材的电视剧时,常常能看到皇帝在睡觉前看着一堆牌子发愁,不知道挑选哪一个妃子侍寝。
这就是所谓的“翻牌子”。

(翻牌子 影视资料)
但原先的牌子,可不是这样的用途,当时的人们也万万想不到,这之后的牌子会用在这一方面。
明朝时期,这个牌子上端刷着绿漆,是朝堂上大臣们向皇帝反应国事的。牌子上署名着官员的名字,绿漆上写着上报的事情。
到了清朝,这个牌子的用途被用在了后宫之事上。

(宠幸的妃嫔)
后宫中的妃子们就像物品一样,姓名,家世,相貌都清楚地写在了牌子上。皇帝看牌子时,太监也在一旁等候,随时准备回答皇帝对于妃子们的询问。
这样的方式,对于皇帝们来说是享福,但对于妃子们来说,的确是一种残忍。这样的糟粕弃之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