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陶是什么材质?
黑色陶器。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滇藏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
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 ,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表现出惊人的技巧,饮誉中外。
这时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黑陶采用轮制,器形浑圆工整,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具有黑,薄,光,纽的艺术特点。
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济南市章丘区)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1]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
2、我国古代黑陶文化指的是那个时代,以及她的特点?
黑陶文化时期又称龙山文化时期。距今4600年的黑陶文化主要出现在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000年的华夏文明发祥地中国母亲河——黄河的中游。公元前2600年处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黄帝炎帝部落争霸时期。(彩陶时期) 公元前2000年处于奴隶社会初期大禹治水及夏朝创立100年(青铜器时期)黑陶时期就成为了连接彩陶和青铜器的重要历史时期。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制陶工艺达到空前的发展,也先后人展示了制陶实用性转向审美要求的历史过程。
特点
黑陶是驰名中外的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由于快 轮 制 陶和封窑技术得 到 普 遍 采 用,因而具有黑(乌黑如漆的色彩)、薄(器壁很薄)、光(具有平滑的光泽)、纽(造型上具有鼻、耳、盖纽以及流、足、扣手等适于使用的各种饰件和功能件) “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硬如瓷” 等特点,在不同光线下能呈现不同色泽,刻花精细,造型优美,有极强的表现力。
3、黑陶文化结实吗?
黑陶文化很结实,不用担心
黑陶文化又称龙山文化,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制陶技艺。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黑陶,是一种陶器。是用火烧结而成,所以是比较结实的,因为它可以承受很大的应力
4、黑陶是什么样子的?
选择功夫茶具,要依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个人喜好,不可攀比。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黑陶表面所呈现纯净的黑色,是以独特的无釉无彩碳化窑变的古老工艺烧制而成的,出窑后就是浑然天成,不再做任何处理,其外观效果黑如漆、亮如镜。黑陶属低温陶器,不宜做功夫茶使用。因为黑陶含铅量较高,最好别用黑陶茶具泡茶、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