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钨丝灯泡和卤素灯的区别?
1、钨丝灯,是以钨丝作为灯丝制成的白炽灯。
2、卤素灯,简单理解就是在钨丝灯泡内注入卤素气体。
3、当我们打开灯时,高温将钨加热升华,与卤族元素化合。但这种化合物不稳定,又会分解成卤族气体和钨,钨重新吸附到灯丝上,达到往复循环的动态平衡状态。
4、实际上,这两种灯泡的发光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钨丝在高热状态下发出光谱,但是,由于普通钨丝灯在受热升华后冷却后,中间没有介质,钨会吸附在灯泡壁,高温状态下,长久下去导致钨丝变细,灯泡发黑;卤素灯由于中间有卤素介质帮助形成化合物,冷却的钨回到钨丝上,即使是高温,也不容易流失钨元素。我们了解,钨丝受热越高,光谱激发亮度越大。这样既能保证好的亮度,又延长了使用时间。楼主第四条纯手打呀!支持一下吧!
2、电灯泡钨丝越长越亮吗?
不是,电灯亮度与钨丝长度无关,与钨丝粗细有关。
前提:相同电压情况下;
R=ρL/S 其中 ρ为钨丝的电阻率,L为长度,S为横截面积。灯泡为电阻性负载,可以通过电阻分析直接得到其功率大小:P=U平方/R;
可见,电阻越小,其功率越大,就越亮;而钨丝越粗,横截面积越大,电阻就越小。
综上所述:在相同电压下,灯泡钨丝越粗就越亮。
灯泡是钨丝是越粗越少越亮,灯泡钨丝越粗越少电阻越小,电流越大,功率越大,亮度就越亮,可您好感觉正好相反,说明电源的容量不够,电流大了引起电源电压下降,通过灯泡的电流就相对小了,所以大功率灯泡反而亮不起来了。
3、为什么灯泡丝用钨做而不用其他金属做?
灯泡丝用钨的几点原因:
1、钨丝的熔点高,达到了白热化的所需温度。灯丝发光时的温度高达2000多摄氏度,在这样的温度下,一般的金属都已经融化了,只有钨的熔点高达3400多摄氏度。
2、价格便宜。有利于钨丝灯泡的广泛推广。
3、钨丝的电阻较大,导电性差。在相等通电时间的情况下,钨相较其他金属产生的热量较多。
4、化学性质稳定。抗氧化能力强,并且不宜与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变化,增强了钨丝灯泡的寿命。
它的熔点很高。因为导体通电时一部分电损耗产生热量(超导体除外),所以通电很长时间导体的温度会升高。所以必须用熔点高的导体—钨。
4、钨丝灯泡耗电吗?
费电。钨丝灯现在其实很少见了,以前倒是很常用,但是这种灯泡很费电。它其实将电能的65%都转化成热能了,真正转化成的光能用电很少很少。白炽灯有约95%的电能用在加热,只有5%的电能转换成光。普通日光灯的效率比白炽灯高,实际效率约20%。
钨丝灯泡就是过去的白炽灯,是爱迪生发明的,也是属于电灯,所以耗电的,并且比较费电。
5、钨丝灯泡的瓦数是怎么改变的?
答:钨丝灯泡用得越久其电功率的瓦数会变小。这是因为钨丝在发光的时候钨在高温下会发生升华现象,时间久了钨灯丝会变细,根据电阻定律可知,钨灯丝的电阻R会变大。由电功率公式P=U∧2/R可得钨丝灯泡的电功率就变小,也就是其瓦数变小。
钨丝阻值越大功效率越低,阻值越小功率越大。
6、灯泡里有多少根丝?
一根钨丝。
普通白炽灯泡的灯丝是由金属钨制成的,它是由很细的钨丝做成螺旋状,看起来好像有多根。一是降低在灯泡内部的有效长度,避免过长。二是为了集热,做成螺旋状,可以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灯丝温度。所以,灯泡里有一根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