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卧薪尝胆是谁做的事(勾践“卧薪尝胆”是真还是假?)

近日,《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五期《越绝书》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2000多年前那段风云变幻、惊心动魄的吴越争霸历史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最为大家熟知的莫过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可是在《越绝书》中并没有记载这个细节,那么卧薪尝胆的故事是真是假也引发了争议。

厦门大学傅小凡教授曾做客央视《百家讲坛》,在《国宝迷踪·越王剑之迷》一篇中提到专家质疑勾践卧薪尝胆有几点理由:

第一,人不可能卧在薪上,因为薪不是草,而是木柴,每天睡在木柴上不太可能。

第二,故事描述的是勾践每天吃饭前把挂在眼前的胆舔一口,然后再吃饭。但悬挂着的是胆囊,而胆囊是不苦的,苦的是胆汁。

第三,史料中没有记载,翻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史料,没见到卧薪尝胆的事情,尤其是《左传》和《国语》,两本书都记载了吴越两国的争端,却没有出现勾践卧薪尝胆的细节。

第四,对史料的误读。到了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中根据民间传说记载了越王勾践的故事,原文是:“吴既敌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仅仅提到了每天尝挂在座位上的胆,并没有提到卧薪。

那么这个卧薪哪来的?有一部史书《吴越春秋》(东汉赵晔著)记载,越王从吴国回来之后励精图治,非常辛苦,工作到很晚累得不行了。

原文为“目卧则攻之以蓼”,“目卧”指眼睛累得睁不开了,以一种草(即“蓼”,也有解释为苦菜)来刺激它,后人就把“目卧则攻之以蓼”简化为卧薪,而且误解为睡在草铺上。

第五,在历史上,第一次把这4个字连起来用的人是北宋时期的苏轼,他虚拟了一封信,这封信是孙权写给曹操的,说孙权在江东卧薪尝胆。(原文为“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

傅小凡认为,卧薪尝胆显然是艺术虚构,跟勾践没有关系,但并不因此否认勾践经过励精图治雪耻成功灭了吴国这一历史事实。

据《“卧薪尝胆”语源考》(陆精康著,发表于《语文月刊》)一文,卧薪尝胆的主角是夫差还是勾践,从南宋到明代,说法并不一致。

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说:“夫差即位,卧薪尝胆”。以后,马骕撰《左传事纬》和《绎史》两书,都把卧薪尝胆说成是吴王夫差所为。

南宋的真德秀在《戊辰四月上殿奏札》,黄震在《古今记要》和《黄氏日抄》两书中,则说越王勾践曾卧薪尝胆。

那么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是如何专属勾践并流传的呢?

陆精康认为,到明朝末年,梁辰鱼写了一个传奇剧本《浣纱记》,大肆渲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事;明末作家冯梦龙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书中也提到勾践曾卧薪和尝胆;清朝初年,吴乘权编简易通俗史书《纲鉴易知录》中写道:“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这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愈传愈广,并俨然成“历史事实”。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史记》曾记载勾践“尝胆”之事,而“卧薪”则出于后人附会。苏轼创造出“卧薪尝胆”这一成语,后人逐渐将这一成语与勾践事迹发生联系;今人视“卧薪尝胆”作吴越争衡一段史实,人们很难意识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说,竟是从苏轼的一篇游戏文章敷衍而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详见本站的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zjzlsb.com/tgfx/10292.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